“十三五”市場規模破千億 環境監測行業開啟征途發布時間:2018-04-23 14:40:30 發布人:信息員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2018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要點》,明確了2018年生態環境監測重點任務和工作要求。如此巨大的政策利好,有望對我國環境監測行業形成中長期利好之勢。中國環保在線預測,未來5~10年,環境監測市場將迎來黃金期,年復合增長率不低于20%。
2017年,我國環境監測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主要基于兩個方面的影響。第一,省以下環保機構垂改試點啟動,跨地區環保機構試點、河長制/湖長制等改革措施推進。第二,排污許可制度、中央環保督察、環境保護稅等管理機制日益完善。
兩方面因素交叉,成為2017年環境監測行業邁入快車道的絕佳引擎,更為今后百億市場的快速釋放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諸多驅動因素中,我們認為,環保稅的短期效果為最。2018年1月1日出臺實施的環境保護稅法,已經在4月1日迎來第一個征稅期。無論是企業還是監管部門,對于排污數據的精確度和權威性都會提升一個高度,大大刺激環境監測設備以及運維市場的需求。
中國環保在線查閱環境保護稅法條文發現,環保稅法囊括的環境監測參數很廣,空氣自動監測、水質自動監測的常規監測參數,重金屬、VOCs、有毒有害氣體等100余種特征污染物監測參數,應有盡有,這對于環境監測行業來說,是不容忽視的利好。
此外,經過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的洗禮,最新消息顯示,2018年生態環境部將對第一批督察進行“回頭看”,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也處于蓄力中。各地環境污染治理的決心和需求大幅提升,企業轉型升級,引入環境監測治理設備,短期內也將刺激環境監測行業熱度走高。
經過一段時期的醞釀與爆發,環境監測市場從新手期向成熟期邁進,但仍舊存在些許問題,比如市場存在惡性價格競爭,國產監測儀器技術水平不高,環境監測點覆蓋面不夠,監測數據不足等。
然而上述短板,并不影響我國環境監測產業的發展壯大,也并沒有阻礙我國環境監測設備向高質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動化、系統化和智能化的方面躍進,更沒有影響,市場資本與企業們的熱情。
不過從2017年全年級2018年第一季度的市場反饋來看,我國上述環境監測領軍企業,都在不斷向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致力于打造涵蓋軟件、硬件、集成、運營維護的生態環境監測綜合服務商,以此來搶占市場高地。
結合市場分析,中國環保在線認為,在“十三五”期間,我國環境監測設備的市場空間將超過1000億元,增幅約在24.5%。而且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我國環境監測行業將形成一定的規模,開啟市場化加速的進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