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9月17日,美國總統特朗布正式宣布將于2018年9月24日起,向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征10%的關稅,并將于2019年1月1日起將稅率提升至25%。盡管這是大家均不愿看到的結果,但塵埃就此落定。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張捷、花長春運用進口替代彈性理論和匯率彈性理論對本輪美國關稅對國內出口和GDP的影響進行了測算,結論認為2000億美元清單落地后,對我國GDP的總影響將在0.55個百分點;若美對中威脅的4300億美元商品全部加征關稅,則對我國GDP的影響將在0.8個百分點以上。
兩位分析師認為,加征關稅后,一方面美國本土商品對中國商品的替代將導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減少,同時人民幣實際匯率上升將導致中國商品對美國出口被他國替代。
據海關總署統計,2017年我國對外出口總額約為24,000億美元;而目前,我國商品對美國的出口占到我國總出口規模的19%。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升級,關稅征收規模和范圍的不斷擴大,依據美方所聲稱的加征稅率,關稅規模在500億美元,2500億美元和4297億美元三種情況下測算,中國對美出口幅度將分別下降303.75億美元,789.75億美元和1226億美元。以2017年出口總額作為基數,則中國總出口規模下降比例將分別達到1.27%,3.29%和5.11%。
紅色預警
路透社發文指出,美國本輪新征稅舉措勢必激起中國新一輪報復性征稅回應,華盛頓與北京之間商業對抗的急劇升級,將使全球經濟陷入危險的未知水域。
在此之前,美國已經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了關稅,主要涉及鋼鐵和鋁制品。而2000億美元征稅范圍,已經覆蓋到一半的美國社會從中國進口的產品。
事實上,特朗普瘋狂的關稅政策不僅受到被征稅國的強烈抵制,即使在其本國國內,除了在“鐵銹州”等美國傳統制造業衰落區有擁躉外,幾乎遭到全部工商業人士的一致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