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花齊放到佼佼者勝出,血戰肆虐手機廠商
功能機時代,國內手機市場就發展到了空前地步。除眾多正規手機廠商外,還有許多山寨、白板廠商。當時的跑馬燈手機、低音炮手機等,也留下了種種“傳說”。在智能手機興起并引領潮流的初期,國產手機廠商更是呈現百花齊放之勢。
華為、中興、OPPO、vivo等還是比較知名的廠商,波導、康佳、海爾、TCL、金立、夏新、首信、迪比特、熊貓、南方高科等也算是有一定曝光量。但1米、21克、菠蘿、海棠、蟲子、大冰棒、黑米、紅番茄、紅蘿卜、果凍、小楊樹、小鳥、酷鴿、金龜子、橡皮泥、木糖醇等手機廠商,又有多少人知道?
很多小廠商憑借第三方設計公司及ROM開發公司、代工廠生產手機,并不斷包裝各種爆炸性噱頭去博眼球。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它們還是迅速失去了位置。據人民網消息,2013年中國市場上市的智能手機新機型為2288款、平均每天6款新智能手機上市。而到了2016年1-3月,智能手機新機型為274款,平均每天只有3款。
與此同時,中國手機廠商數量逐年呈下降趨勢。比如2014年國內有445家手機廠商,2015年只剩下309家,一年就減少了136家??梢钥吹?,有太多國產手機廠商被血戰肆虐,實力不足的它們被迅速淘汰出局。而最終剩下的,都是國產手機廠商中的佼佼者。它們或是有著深厚的技術底蘊和資金實力,或是有著創新設計,抑或有著極高的性價比。
壟斷之后競爭更慘烈,排位賽震蕩劇烈
經過你死我活的爭斗后,如今的國產手機廠商形勢已然發生突變。最為明顯的表現,是國內手機市場已然呈現壟斷之勢。在2016年,華為、小米、蘋果、vivo及OPPO占據整個市場79%的份額。在2017年,這五大手機廠商已經占據91%的市場份額!而在剔除蘋果之后,國產手機廠商的表現也愈發強勢。之前市場調研機構友盟發布的2018年1-8月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數據顯示,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中,OPPO、vivo、華為+榮耀、小米制霸了72.3%的市場!
更重要的是,在壟斷之后這幾家國產手機廠商的競爭也更加慘烈。比如華為和OPPO、vivo的排名不斷上下變化,小米則始終窮追不舍。在各大調研機構發布的榜單中,我們總是能看到不一樣的排名。事實上,這些國產手機的排位賽之所以如此震蕩,與它們本身的特色、戰略等有著直接關系。
比如OPPO和vivo將三四線城市、城鎮鄉村作為優先考慮的市場,建立起龐大的實體店網絡。而華為將目標對準全部人群,且憑借技術、資金底蘊等,不斷發力中高端市場。小米則始終在線上銷售中占據主導地位,并開始實施實體店與線上整合的戰略。當然,小米始終堅持的性價比策略,也是其市場地位的保證。
OPPO、vivo、華為+榮耀、小米這幾大“寡頭”,如今早就將中興、魅族、錘子、聯想等甩在身后。它們更關注的是同等級對手的動作,并作出針對性舉措。當這幾家廠商不斷發揮自身長處后,將會在手機市場中產生此消彼長的影響,排位賽的震蕩自然愈發劇烈。
未來局勢錯綜復雜,手機廠商應不忘初心
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中,廠商每走錯一步都可能會讓自身陷入困境。比如小米在2015年沒有完成預期銷量,又在2016年國內銷量大降36%。幸好最后雷軍又主抓手機業務,才熬了過來。
而在全面屏、可折疊等新潮概念、技術出現之后,國產手機廠商又面對著新的挑戰??v然現在看起來已形成壟斷之勢,但未來局勢必然更加錯綜復雜。國內人口結構復雜、文化差異明顯、消費習慣不同等,造就了一個有著多元需求的手機市場。要想在這個市場中走得更遠,所有的國產手機廠商都應該不忘初心。 (本文系作者個人研究之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作者系知名IT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