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基礎”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發布時間:2019-03-22 11:15:30 發布人:本站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質量基礎”。
從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建設質量強國”,到2017年提出“廣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2018年提出“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再到今年首次將“強化質量基礎支撐”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部署,也體現出黨中央、國務院對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度重視。
政府工作報告原文
“強化質量基礎支撐,推動標準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接,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讓更多國內外用戶選擇中國制造、中國服務。”
——《政府工作報告》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質量基礎支撐”等關鍵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去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報告提出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改革市場監管體制,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開啟了我國市場監管領域大市場、大監管、大質量格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及市場監管話題。
針對實體經濟,報告指出,我國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一方面,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另一方面,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消費增速減慢,有效投資增長乏力。在雙重壓力下,實體經濟困難較多,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有效緩解,營商環境與市場主體期待還有差距。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短板問題凸顯。
圍繞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整套“解題”思路。其中之一就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另一方面要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中,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強化質量基礎支撐,推動標準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接,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讓更多國內外用戶選擇中國制造、中國服務。
新年以來,優化營商環境成為各地政府一致首選的“開門炮”,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營商環境的重視程度也進一步升級,都拿出了更多真金白銀的實質性舉措。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用了一句樸實有力、前所未有的表示,給優化營商環境定了調:政府部門做好服務是本分,服務不好是失職。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我國有上億市場主體,而且還在不斷增加。把市場主體的活躍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所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發展軟環境。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要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政府要堅決把不該管的事項交給市場,最大限度減少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審批事項應減盡減,確需審批的要簡化流程和環節,讓企業多用時間跑市場、少費功夫跑審批。今年,要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證照分離”改革,使企業更便捷拿到營業執照并盡快正常運營,堅決克服“準入不準營”的現象;在全國推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使全流程審批時間大幅縮短。推行網上審批和服務,加快實現一網通辦、異地可辦,使更多事項不見面辦理,確需到現場辦的要“一窗受理、限時辦結”“最多跑一次”。持續開展“減證便民”改革行動,不能讓繁瑣證明來回折騰企業和群眾。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服務績效由企業和群眾來評判。
政府工作報告還回應了營商環境中的幾個“老問題”,包括不能讓繁瑣證明來回折騰企業和群眾,決不允許刁難企業和群眾,以及決不能“新官不理舊賬”等等。
近年來,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不斷上升。2018年前3個季度,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政府工作報告也首次提出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的2019年重要工作任務之一。
報告指出,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穩定國內有效需求,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