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0990555/0371-86550815
發布時間:2019-07-09 11:45:51 發布人:本站
夏天最幸福的事,大概就是吹著空調吃西瓜了!不過,這瓜怎么吃,吃不完怎么保存?隔夜的西瓜還能吃嗎?一直在吃貨界爭論不休,今天讓實驗告訴你。
用于實驗的菌落培養器材。
用于實驗的西瓜,部分裹了保鮮膜。
備注:目前我們國家并沒有對新鮮水果蔬菜菌落總數進行規定,對水果制品的規定為不得超過1000CFU/克。CFU:菌落總數單位,數值越高越“臟”。
實驗人員正在切西瓜。
切除西瓜表面0.5厘米實驗數據
沒有西瓜的夏天是不完整的。不過,這瓜怎么吃,吃不完怎么保存,一直在吃貨界爭論不休。
有人說吃不完的瓜,裹上保鮮膜放冰箱,但立馬有“技術控”反駁稱“保鮮膜覆蓋形成密閉空間更容易滋生細菌”,還有的說把西瓜表面一層切掉,這到底是多此一舉還是確有道理?
為了讓“吃瓜”群眾好好吃瓜,象山縣食品檢驗檢測中心微生物實驗室最近做了組西瓜對比實驗。
●實驗目的
模擬日常生活環境中常見的西瓜儲藏方式(室溫30℃和冰箱兩種情況),通過實驗來確定,吃不完的西瓜,要不要裹保鮮膜?
●實驗方法
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在微生物實驗室內對菌落總數進行定量檢測。菌落總數反映的是食物的潔凈程度,數值越高越“臟”。
●實驗過程
別看“吃瓜”簡單,如果用科學嚴謹的方式對待,里面有大學問。
象山縣食品檢驗檢測中心在實驗室里,模擬了日常西瓜的兩種儲藏方式,一個是室溫30℃,一個是冰箱4℃儲存。然后再將切開的西瓜分為裹保鮮膜和不裹保鮮膜兩種情況,并分別放置4小時、8小時、16小時、24小時、48小時,然后對西瓜樣品細菌總數進行計算。
需要說明的是,工作人員切西瓜可不是無菌操作,模擬的是家庭吃瓜環境,用自來水把西瓜洗干凈,切瓜用的刀也用水沖一遍。到了取樣階段,是在無菌實驗室內進行,目的是保證實驗數據的準確性。
●實驗解讀
切開的瓜放冰箱,裹不裹保鮮膜都一樣
看完表格就能清晰得出結論一:吃不完的西瓜放冰箱,裹不裹保鮮膜都一樣。
是的,象山縣食檢中心技術負責人、高級工程師石守江也這么認為:“菌落總數<20 CFU/克,可以理解為干凈,類似于無菌。”
但是,網上明明有實驗室做實驗說,裹保鮮膜形成密閉空間更利于細菌繁殖啊。“這個要看放冰箱前西瓜表面的菌落情況。”石守江說,切西瓜時,工作人員先用自來水給西瓜沖洗一遍擦干,刀也沖洗了一下。“這個步驟保證了西瓜表面的細菌沒有被帶到果肉上。”
所以,隱藏的技術點在這里,切瓜前把西瓜表面的細菌和肥料殘留沖干凈,吃不完的西瓜才更容易保存。
室溫30℃環境下,切開的瓜最好8小時內吃掉
實驗還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冰箱,西瓜在室溫30℃環境下,8小時之內裹不裹保鮮膜,西瓜都蠻干凈。
數據顯示,放置8小時后菌落總數<20CFU/克,但是從16小時開始,細菌開始繁殖,24小時后,細菌呈幾何倍數增長。也就是說,西瓜在室內放了一天,腸胃不好的人就別吃了。到了48小時,飆升的菌落總數意味著腐爛。
“不過,30℃室溫儲藏超過24小時,裹保鮮膜的菌落總數要高于不裹保鮮膜的。這說明保鮮膜形成密閉空間有利用細菌繁殖。”石守江說,吃不完的西瓜室溫存放不用裹保鮮膜。“但要用紗籠罩一下,放在陰涼通風處,避免蒼蠅、小蟲帶來二次污染。”
吃不完的瓜切除表面層,可以存放得更久
實驗進行到這一步,裹不裹保鮮膜很清楚了。不過有市民習慣把吃不完的西瓜切除表面后再存放,這個習慣是不是更健康呢?
象山縣食檢中心接著又做了一個實驗,在切除西瓜表面0.5厘米后,放置在冰箱和室溫30℃繼續觀察。
驚奇的一幕發生了。
出現顯著差別的是模擬室溫30℃保存16小時后,切除表面的西瓜,菌落總數明顯比沒有切除表面的西瓜要少100倍。冰箱里冷藏存放時,切除表面的西瓜存放48小時的細菌總數均<10。
“一方面是因為在0℃-4℃的冰箱里,這種環境可以抑制細菌繁殖速度,另一方面是西瓜切除表面后,把表層的細菌去除了,這樣吃西瓜更安全和衛生。從而說明西瓜在長時間存放以后,切除表面的西瓜肉可以達到減少細菌數量的作用。”石守江說。
官方公眾號
官方抖音號
營業執照公示 豫ICP備16019514號-1 技術支持:方圓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品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