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60990555/0371-86550815
發布時間:2017-06-23 09:48:01 發布人:信息員
上海松江區等地嘗試把濕垃圾經過發酵處理生產有機肥料,經過四五年的反復實驗之后,堆肥工藝和質量已經逐漸趨于穩定。但目前,濕垃圾堆肥處理變廢為寶卻堵在了“最后一公里”上———沒有銷路,濕垃圾資源化處置之路看起來并不好走。
濕垃圾發酵堆肥工藝和技術已成熟
在松江區葉榭鎮葉發路20號松江區南部垃圾轉運站和小昆山鎮昆港公路3701號松江區西部垃圾中轉站,各2500平方米左右的塑料大棚里,正在進行濕垃圾堆肥處理。松江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中心副主任楊桂華介紹,每個轉運站每天從周邊幾個試點小區和菜場收集約100噸濕垃圾,“都是易腐爛的垃圾”,每個轉運站每天出產60噸堆有機肥料。
為松江提供技術指導的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總工程師李躍忠介紹,經過四五年的反復實驗,濕垃圾堆肥技術已經成熟。前期,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到垃圾房再經過一道輔助分揀,然后送入垃圾處置點,在這里再進行一道分揀后,進行粉碎脫水、輔料添加、物料混合等,隨后堆放發酵,前3周經常翻堆,基本每天一次,3周后基本不翻,20天時基本成型,3噸原材料能生產1噸有機肥。這時,有機肥還有一些臭味,肥料含水量從堆肥之初的60%下降至40%左右;再放20天,臭味不再明顯,堆肥也趨于穩定,幾乎不再耗氧,含水量降至35%以下,有機質在40%以上。
整個過程中,會添加不同的菌種促進發酵,并添加有機碳、碳粉等增加碳氮比,促進微生物生長,并增加原料中的空隙和通透率,解決內部需氧問題?!爸灰苡?,整個過程不需要其它額外條件,堆肥內部就可以保持在55℃以上的溫度,滿足發酵的需要?!崩钴S忠介紹。
雜質率、臭味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攻克
在濕垃圾處置一線摸索了五六年,楊桂華坦言這一行還有很多瓶頸問題待攻克。
在濕垃圾發酵堆肥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臭味,因此,楊桂華一直申請不到合適的堆肥場地,使產能受限。他介紹,發酵前10天腐爛難聞的惡臭氣味很嚴重,讓人難以接近。去年11月,德國魏瑪包豪斯大學榮譽教授、國際著名廢棄物處置專家Werner Bidlingmaier到松江考察時曾指出,“產品臭味嚴重,超市就不愿意銷售,用戶也不愿意購買,自然沒有市場?!崩钴S忠介紹,目前實驗看來,堆肥40天后,臭味明顯減少,基本處于可接受的程度。
發酵處置技術不斷完善和成熟,現在最讓楊桂華頭疼的是發酵產品無法獲得農業部門的認可,銷路不通,產品只能小范圍用于園林綠化行業。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濕垃圾發酵產品沒銷路,根本原因在于檢測產品的標準缺失,農業部門拿不準,自然不敢輕易接受、推廣這種堆肥。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研究所研究員呂凡介紹,德國在剛起步階段也遇到松江現在面臨的窘境。但現在,德國有500多家濕垃圾處理廠,堆肥產品都經過該協會驗收蓋章,協會的公信力非常高,廣受認可。
同濟大學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研究所受本市多個政府部門委托,正在編制上海市濕垃圾處理殘余物生物穩定性評價方法及標準,目前初稿已成型,有望于下月正式出臺。與此同時,國家版的生物有機質堆肥污染控制標準也在編制中,有望于十三五期間出臺,屆時將徹底解決濕垃圾發酵處置中的標準缺失問題。
官方公眾號
官方抖音號
營業執照公示 豫ICP備16019514號-1 技術支持:方圓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品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