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長苗圩: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發布時間:2018-09-28 08:39:14 發布人:本站
截至目前,制造業重點行業骨干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超過73%,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67.4%、48.4%,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
“我注意到海外有報道稱,中國要花10年時間在10大行業中取代美國,這是一種誤讀和誤解,這也過高的估計了中國的實力。”苗圩說,早在2015年11月他曾給政協委員做過一個講座,當時說到從技術、制造業發展等方面看,中美之間大概有三十年的差距。中國大體上要分三個階段,花三個十年才能追上美國,至于說取美國而代之,這不是中國政府所制定的目標。中美兩國應該是競賽誰跑得更快,而不應該互相指責誰跑得更快,在這個方面加強合作、互利共贏是一條成功的經驗。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關起門來只謀求自己的發展,這是多年來國際發展經驗所證明的一條發展道路,必須堅持對外開放。
“我們還是要保持戰略定力,按照既定的目標和方針,實現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苗圩說。
按照中央確定的“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總方針,給企業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投資環境,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
苗圩表示,工信部將按照中央確定的“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總方針,做好下半年的各項工作。要按照中央的總體部屬,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服結合,對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和國內的企業給予更多的關注、關心,給企業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投資環境,鼓勵、吸引更多外資到中國來發展。
大幅降低企業非稅負擔,是今年企業減負的重要工作,也是幫助企業迎接挑戰的重要措施。苗圩說,工信部在四個方面著力推進企業減負,一是發揮好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作用,推動國務院已經確定的減稅減費政策措施出臺落實,確保企業有獲得感。
二是按照國務院第三次常務會議關于“確保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降價效果要組織第三方評估”的部署,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評估工商企業是否有10%的電價下降。
三是開展涉企保證金專項檢查。對于過去一些行業要求企業繳納的保證金,能取消的盡量取消,不能取消的開展專項檢查,確保企業保證金能夠使用規范,不會增加企業負擔。
四是推動產融合作,降低融資成本。工信部在全國選取二十多個城市,會同人民銀行、證監會,開展產融合作試點,推動金融機構把更多的資金疏導到實體經濟上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會同人民銀行、銀監會,開展了一項企業在手訂單的質押、擔保、融資政策(PSM),促進金融行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相關推薦